遥感经历了60年代的奠基、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的巩固、90年代的大发展,已为世人所瞩目。自90年代以后,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工艺正在酝酿和形成,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遥感正在向高分辨率、高光谱等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李小文在遥感基础研究领域的贡献显著,通过主持和参与一系列重要科研项目,推动了该领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地球科学、环境监测等问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遥感技术在洪水监测和灾害损失估算中的应用包括:一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 ) , 这是洪水模型建立的基础;二是洪水演变的模拟演示,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直观实时地模拟水灾的发展情况;三是灾后损失评估,应用卫星图片结合GIS矢量数据以及基础数据库可以对受灾面积和程度、损失情况进行评估[4]。
目前,国内利用遥感技术开展煤火灾害调查和相关的应用研究,已积累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方法与重要成果,为地下煤层自燃的探测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手段。
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军用遥感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广泛,涉及多个关键领域:军事侦察: 现代军事侦察主要依赖航天遥感技术,例如美国和苏联的军事情报大部分通过卫星获取。这些卫星配备的遥感器能够全天候、高分辨率地侦察地球表面,包括识别伪装,区分坦克和车辆类型,以及清晰识别机场设施等。
遥感卫星不仅可以应用到军事领域,而且应该说遥感卫星最早就是为了军事目标而研制的,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从军事专用技术扩展到民用领域上的。也可以说民用遥感卫星就是从军用侦察卫星派生出来的,不仅如此,在卫星使用的遥感技术上,目前军用卫星与民用卫星相比,依然保持着绝对的技术优势。
按遥感器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主动遥感技术和被动遥感技术;按遥感方式的不同,分 为照相式遥感技术和非照相式遥感技术;按电磁波谱段的不同,遥感可分为可见光成像 、多光谱成像、热红外成像和雷达成像等。
军事航天技术加速了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各种军用卫星的发展,使军事侦察、通信、测绘、导航、定位、预警、监测和气象预报等的能力和水平空前提高,在军事指挥及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军事航天技术已在航天监视、航天支援方面得到应用,在航天作战、航天勤务保障方面的应用也在研究之中。
航天监视是指充分利用航天器监视范围大、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可定期重复监视某个地区、可以较快地获得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情报等优势,通过航天器上的各种侦察探测设备对目标进行监视,主要包括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海洋监视和核爆炸探测等。
1、前景展望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对掌握遥感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技术应用广泛:遥感技术在农业、林业、水利、能源、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能够选择多样的职业道路。 毕业生不仅掌握遥感、测绘等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实践技能,能够服务于国家基础测绘、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航天航空等关键领域。
3、遥感技术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随着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将更加强大,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广泛。这对于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将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综上所述,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航天遥感阶段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遥感平台从飞机发展到了卫星和飞船。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从泰罗斯(Tiros)气象卫星和双子星座(Glimni)、阿波罗(Apllo)飞船上,拍摄了地面像片。后来又陆续发射了陆地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
遥感技术于19世纪问世。早在1839年,人类就利用它获得了第一张照片,1858年法国人首次乘气球在巴黎上空进行了空中摄影实验,到1903年发明了飞机之后,航空摄影迅速地发展起来。
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中叶,伴随着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航空或航天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性。以下为遥感卫星技术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总体来看,遥感卫星技术经历了从航空摄影到卫星遥感的演变过程,不断更新迭代,成为现代地球观测和环境监测的关键手段。
遥感卫星技术自20世纪中叶起便开始了它的里程碑式发展。最初,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的革新促使人们意识到利用航空或太空平台探查地球表面信息的价值。这个历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首先,是从航空摄影的早期应用,那时人们开始尝试通过飞机进行拍摄,获取地面的宏观视角。
我国的遥感技术起步较晚,系统的遥感技术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是引进原苏联常规航空摄影技术,进行了大面积航空摄影,并开始航测成图和航空像片的综合利用(主要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和资源开发)。
1、遥感卫星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监测:遥感卫星能够实时监测自然和人造环境,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森林采伐、湿地消失等,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2、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如下:军事方面。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和互剂侦检等。民用方面。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气象监测等方面。
3、遥感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遥感卫星作为一种先进技术手段,在军事方面也有着广泛应用,如情报收集、敌情分析和安全预警。它能够远距离拍摄并产生高分辨率和质量的图像和数据,从而增强军队的侦察、监视和反应能力,为国家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地球观测与信息获取。通过安装在卫星上的各种传感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收集各种地表信息,包括植被、土壤、水文、资源分布等,为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保护、灾害管理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农业和食品安全。
遥感,顾名思义,是通过人造卫星搭载的科学仪器,从太空遥远的距离观察和感知地球表面,其神奇之处在于它能以非接触方式揭示地球的面貌。卫星遥感技术的范畴广泛,它根据不同的平台和媒介,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性感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
Copyright © 2021-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登录入口登录APP下载 版权所有